在當今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中,商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無論是大型商場、超市,還是線上購物平臺,都面臨著對海量商品進行有效管理和展示的挑戰。準確地對商品進行品類劃分,不僅有助于商家更好地組織商品、提高銷售效率,也方便消費者快速找到所需商品,提升購物體驗。因此,了解商品品類劃分的依據以及遵循正確的分類原則至關重要。
商品品類劃分的依據:
用途:一切商品都是為滿足社會上的一定用途而生產,用途是體現商品使用價值的標志,也是探討商品質量的重要依據,廣泛應用于商品研究、開發和流通。比如,根據用途可將家具分為辦公家具、民用家具等。按商品用途分類,便于比較相同用途的各種商品的質量水平、產銷情況、性能特點和效用,能促使生產者提高質量、增加品種,也方便消費者對比選購,有利于生產、銷售和消費的有機銜接。不過,這一依據對貯運部門和有多用途的商品不太適用。
原材料:商品的原材料是決定其質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原材料的種類和質量不同,會使商品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對于原材料來源較多、且對商品性能起決定作用的商品,適合以原材料為標志進行分類。例如,以棉花為原材料的可歸為棉織品,以羊毛為原材料的可歸為毛織品。這種分類方法的優點是分類清楚,能從本質上反映出各類商品的性能、特點,為確定銷售、運輸、儲存條件提供依據,有利于保證商品流通中的質量。但對于那些由多種原材料組成的商品,如汽車、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就不宜用原材料作為分類標志。
生產方法:很多商品即便采用相同的原材料,由于生產方法不同,也會使商品具有不同的質量特征,從而形成不同的品種。按生產方法分類,特別適用于原料相同,但可選用多種工藝生產的商品。比如,茶葉可根據生產方法分為發酵茶(如紅茶)、不發酵茶(如綠茶)等。其優點是因生產方法、工藝不同,突出了商品的個性,有利于銷售和工藝的革新。但對于那些雖生產方法有差別但商品性能、特征沒實質性區別的商品,則不宜采用。
化學成分:由于商品中所含化學成分的種類和數量對商品質量、性能、用途等有著決定性或密切的影響,所以按化學成分進行分類便于研究和了解商品的質量、特性、用途、效用和儲存條件,是研究商品使用價值的重要分類方法。例如,根據化學成分的不同,肥料可分為氮肥、磷肥、鉀肥等。有些商品,主要成分雖然相同,但因含有某種特殊成分,使商品的質量、性能和用途完全不同,此時商品的特殊成分也可用作分類標志。不過,該分類方法對化學成分復雜的商品(如水果、蔬菜、糧食等)或化學成份區分不明顯的商品(如收音機)不太適用。
商品分類應注意的原則:
科學性原則:要選擇商品最穩定的本質屬性或特征作為分類的基礎和依據,使分類能夠準確反映商品的特性和相互關系,確保同一類別商品具有明確的共同特征,不同類別商品之間具有顯著的差異。
系統性原則:將選定的事物、概念的屬性和特征按一定排列順序予以系統化,并形成一套合理的科學分類體系。分類應具有層級結構,從大類到小類,再到細目等,層層遞進,各層級之間相互關聯、邏輯清晰,構成一個完整的分類系統。
可擴延原則:通常應設置收容類目,以便在增加新的事物或概念時,不至于打亂已建立的分類體系,同時也可為下級信息管理系統在本分類體系基礎上進行擴延細化創造條件。例如,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商品,在分類時要預留一定的空間來容納這些新商品,保證分類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兼容性原則:要與有關標準協調一致,分類體系應能兼容并蓄地將總體范圍的商品全部包含進去。比如,與國際通用的商品分類標準、行業標準等相銜接,確保在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管理領域中,商品分類都能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便于信息交流與共享。
綜合使用原則:在滿足系統總任務、總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滿足系統內各有關單位的實際需要。也就是說,分類要兼顧不同方面的需求,如生產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政府管理部門等,使各方在使用商品分類時都能從中獲得有用的信息,提高分類的實用性和適用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pinpaicehua2024@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