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界朋友經常為一件事煩惱:包裝設計的目的和作用到底是啥?為顏值?為時尚?為品牌?還是為……?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朋友,一直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包裝設計的目的和作用五花八門:
為了保護產品、美化產品;
為了給產品換一件新衣,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為了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
包裝設計是吸金石,必須抓眼球;
包裝設計為了產品高大上;
包裝設計必須時尚,不能落伍;
……
這些說法對不對呢?
有時是對的,反映了包裝設計中的一些實際情況,可是沒有直達本質,因為上述觀點決定不了一款包裝的對錯成敗。
請看一個真實的著名案例。
曾是百事旗下的果汁品牌純果樂(Tropicana)在2008 年聘請著名廣告公司,耗時5個月為其設計新包裝。
結果沒想到,新包裝上架后,一個月內的銷售額大幅下降了20%,只好趕緊把舊包裝換了回來。
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好看不賣貨。
讓我們把老(左側的)、新(右側的)兩款包裝對比分析一下,看看是什么因素的變化影響了銷量。

第一、主視覺和生動性
老包裝主視覺是“橙子插吸管”,生動、具體地傳達出“100%橙汁”的產品核心概念,無需多說一個字,有圖真相??芍^一圖勝千言。
新包裝主視覺換上了一杯滿滿的橙汁,雖然鮮亮誘人,但是司空見慣,似曾相識。
關鍵的是這是一款什么樣的飲料沒有說清楚,設計者只好在橙汁上面用文字寫上“100%橙汁”。
新包裝設計者為了追求自己認為的漂亮和創意,把那杯橙汁畫面分成了兩個立體面,太想當然了,沒有一點實用性。
顧客有多大概率會看到一盒純果樂,剛好以 45 度角擺放在貨架上呢?從來沒有。
第二、說服力
老包裝設計是一個巧妙地讓顧客自我說服的過程,把吸管插進橙子里,讓顧客自己得出結論——沒有比這個更新鮮的了,絕對百分百純天然。
而新包裝只是靜態地展現,塞給你一個結論,顯然沒有前者有說服力。
第三、品牌識別度
老包裝創造了一個差異化視覺,因為是純果樂橙汁首創,所以,獨一無二,成為這個品牌獨有的識別符號。
新包裝不僅新鮮的100%純橙汁產品概念表達得毫無創意,更重要的是放棄“橙子插吸管”差異化視覺,等于割斷了之前一點一點在消費者在心智中建立和積累的品牌認知,品牌資產失去了傳承。
還有,品牌名稱的設計變動太大,變得不方便辨識了。
純果樂文字 Logo 之前是粗體的、居中的、水平的,即使你站在離貨架三英尺的地方時,也能看清楚。
新包裝呢,字體變細,顏色和背景相近,還被推到包裝的角落里。
最糟糕的是,文字是垂直的。果汁再好喝,難道還要罰顧客歪頭讀 "Tropicana"嗎?
新舊包裝在品牌識別上沒有連續性,變動太大,老顧客不認識了,之前積累的品牌資產浪費掉了,新顧客不方便識別了。
結果,新老顧客在貨架上根本找不到他們想買的產品,悲劇就是這樣發生的。
包裝設計到底為什么?
答案只有一個:賣貨!
賣貨,是包裝設計唯一正確的答案。
上述案例非常能夠說明,賣貨的包裝,其包裝的內容和形式能夠快速激發、對接顧客的認知和需求,能夠對顧客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共鳴力。
這種吸引和共鳴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視覺刺激,而是傳達出了優異誘人的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激起了顧客內心的渴望,甚至有一些價值超出了顧客預期,顧客產生了強烈的購買欲望,立即付諸行動購買或者形成心智預售。
賣貨,看起來不那么高大上,卻是衡量包裝的最簡單實效、同時又是最能反映營銷傳播本質的標尺。
因此,賣貨,是好包裝的第一標準!
不賣貨,品牌產品不與消費者發生消費關聯,不進入消費者的生活,產品和品牌只是擺設,不是真正的品牌。
不賣貨,企業和品牌都不可持續。
不賣貨,什么顏值檔次,什么獨樹一幟,什么品牌形象,就算說上了天都是自嗨,沒有意義。
因此,不賣貨,是包裝設計的一票否決項,沒得商量。
有位哲人說過:和青蛙別談大海,和蒼蠅別談冬天。因為他們沒見過。
識別好包裝和設計好包裝,認知必須先行。
你把包裝定義成什么,包裝就是什么,就會具有什么價值。
如果你把包裝設計僅僅理解為美化產品,給產品穿一件漂亮的新衣,那么你為包裝做出的努力與鉆研的方向就會停留在審美層面。
包裝展現出來的價值也只是賞心悅目、提升顏值而已,給產品和企業做出的貢獻不會更多和多元。
如果你把包裝設計理解為戰略引領下的工具,那么你努力鉆研的方向就會有高度、全局性和長遠性,視角多元,內涵豐富,價值更大,竭盡包裝的一切所能為經營出力。
賣貨,是包裝的利基點,是手段也是目的,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如果把握不住這個關鍵的一點,對賣貨包裝的地位、作用、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就不會提綱振領,對包裝優劣的判斷就不會準確。
做好包裝,從建立賣貨認知開始!
本文系作者授權非凡參謀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非凡參謀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